安媞首頁介紹人工流產知識

醫學講座
 
醫學文章分類:
健康減重相關 不孕相關 避孕相關
人工流產相關 月經周期相關 腫瘤癌症相關 懷孕相關 整形手術相關
婦科感染相關 醫學美容相關 女性健康相關政策 更年期相關 性傳染疾病
醫學講堂> 女性健康政策相關>《婦女健康政策》第二章 問題與背景說明

婦女健康政策
89.4.28行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第8次委員會議通過

第貳章 問題與背景說明

一、嬰幼兒及兒童期女性健康

(一) 兒童受虐及性侵害問題

近年來發生父母或媬母虐待或傷害兒童,以及女童遭受來自近親、熟人或陌生人的變態性侵害事件,時有報導。依據87年統計資料顯示,兒童受虐案件達4112件,另11歲以下兒童遭受性侵害達210人,其中5歲以下並達40人之多。兒童受虐及性侵害事件,不單是威脅兒童之生命安全,更影響其未來身心發展,必需加以重視及防制。


(二)嬰幼兒及兒童期健康問題

其他嬰幼兒及兒童期女童健康議題,包括先天性疾病、口腔及視力保健、事故傷害預防等,與男童無特殊差異。依據民國87年衛生統計資料,先天性疾病為新生兒及嬰兒死亡原因之第二位,事故傷害為1-14歲兒童死亡原因之首位。另,台灣地區12歲兒童齲齒指數為4.2顆,齲齒率偏高,以及學齡前兒童斜、弱視盛行率分別為3.1%與4.4%,必需及早矯治,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二、青少年期女性健康

(一)青少年性態度開放,未成年婦女生育率高

依據民國85 年之台灣地區高中、高職及五專男女生在校學生性知識、態度與行為調查資料顯示,仍有相當大比例之男女學生對懷孕生殖生理相關知識欠缺且性態度開放,且約只有22%與異性性交時使用避孕方法。依據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顯示民國86年15~19歲未成年婦女生育率為千分之15,由於未成年人身心均未完全成熟,其懷孕生育對婦女健康、幼兒養育品質、家庭、社會均有不良影響,故為防止早婚早育仍應更積極加強青少年生育保健之教育、諮詢與問題之處理。

(二)青春期特殊生理及心理需求

而正值青春期階段之青少女有其特殊之生理及心理需要,如青春期生長發育與營養問題,或因升學、交友所產生之情緒困擾等,應透過各類管道提供相關諮詢服務及問題處理之協助。


三、育齡期女性健康

(一) 產前檢查品質提升及醫療資源分布問題

台灣地區孕產婦保健水準已較過去有長足進步,依據衛生署衛生統計資料顯示民國87 年的產婦由合格人員接生的比率已提昇至99.9%,孕產婦及新生兒死亡率亦分別降至每十萬活產8.84人及千分之3.38。民國84年全民健康保險開始實施,提供孕產婦十次免費產前檢查,促使產前照護又更加完善。依據民國85年衛生署委託研究調查資料顯示,孕婦接受產前檢查比率已達99.4%~100%,平均每位產婦接受8.9~10.9次產前檢查。自全民健保提供產前檢查服務後,醫療院所參與情形與民眾接受服務情形尚稱良好,而民眾對是項服務的滿意度也還可接受,但在產前檢查的品質及醫療資源分佈上仍有待改善之處。此外,因婦女遲婚,高齡產婦(≧35歲)的比率在民國86年為6.99%,其所衍生之妊娠合併症、胎兒先天異常增加等問題,必需加以重視。羊膜穿刺羊水細胞染色體分析是預防染色體異常胎兒出生的重要檢查,目前高齡孕婦接受羊膜穿刺術的比率已達54.6%(民國87年),尚有努力的空間,另,孕婦海洋性貧血篩檢於民國82年開始推動,目前每年乙型重型海洋性貧血新發生個案亦已下降至每年4例(民國87年)以下,惟乙型重型海洋性貧血是可避免之疾病,故仍應繼續加強孕婦海洋性貧血篩檢及確診工作,以避免悲劇再發生。同時,醫療科技一直不斷進步,對於產前檢查項目應定時檢討,並分析其效益。

(二)有偶婦女之避孕需求

依據台灣地區家庭計畫與生育保健調查顯示,民國87 年台灣地區有偶婦女避孕實行率已達75%以上,因應有偶婦女高避孕需求,仍有必要就各種避孕服務網路持續進行監測與輔導,以確保避孕服務之安全有效性,及維持避孕服務之品質,供應之便捷性與費用之穩定。同時,調查資料顯示台灣地區有偶婦女實行人工流產發生率估計為4%,其中除了部份為醫學上必須實施的人工流產外,亦有部份為意外懷孕者。意外懷孕者主要原因為使用效果較差之避孕方法,如安全期,或未正確使用避孕方法,由於人工流產對婦女身體健康與心理調適均會有所影響,今後應再加強指導避孕方法之正確使用及鼓勵婦女使用安全率較高之避孕方法,以減少人工流產之發生。

(三)不孕夫婦之生育需求及衍生之人工協助生殖技術管理問題

依據民國85 年台灣地區不孕症盛行調查顯示,約7%之夫婦罹患原發性不孕,另約有3%之夫婦為續發性不孕。因應不孕症夫婦生育之需求,以使每對夫婦得依其意願,在適當期間達成適當之生育數,衛生署已發布「人工協助生殖管理辦法」、「施行人工協助生殖技術機構評估要點」,並辦理施術機構之評估工作。因人工協助生殖技術之醫療行為牽涉層面廣泛,且涉及人民權利義務甚多,仍需訂定「人工協助生殖法」,以法律加以規範,同時,對於人工生殖技術可能對婦女健康產生之影響,應予重視。

(四)外籍新娘之生育保健問題

依據外交部資料顯示,近年來我國駐外單位核發與國人結婚之外籍人士赴華停留簽證案件增加迅速,民國87 年2月至11月共計9194案,尤以印尼籍及越南籍女子最多。此類婚姻係經婚姻仲介管到匆促湊合,主要目的在於娶妻生子,由於該等外籍新娘,年紀輕,教育程度低,且因文化背景之差異,故所引致的生育保健問題不容忽視,幼兒的保健照護亦需給予協助,宜由衛生工作人員予以收案管理,提供必要之協助。

(五)性病及生殖器官感染問題

性病對婦女健康的危害不可忽視,由於性病感染所引起的徵狀可能不明顯或無徵狀,許多婦女未能即時就醫治療,最終可能導致子宮外孕、不孕症、慢性骨盤腔疼痛、流產或對胎兒造成不良影響等等。依據民國88 年針對娼妓、孕婦、監所收容者、役男、營業衛生從業人員等等進行梅毒、淋病及其他性病篩檢結果顯示,娼妓梅毒陽性率約為10.43%,孕婦約為 0.05%。另,台灣地區自民國73年報告第一例愛滋病例以來,至民國88年底,累計國內共有2,676名HIV感染者,已發展為愛滋病病例者共有874 人,其中本國籍女性HIV感染人數為187人,59人已發病,27人因AIDS死亡。雖然台灣地區愛滋病流行較國外為低,但病例逐年增加,且感染年齡以 21-30歲(58名,佔31.0%)居多,因此加強民眾對愛滋病及性病之認知,利用性教育與衛生教育的方式促進行為的改變,以防治育齡期婦女罹患愛滋病及性病之目標。

(六)母乳哺育率偏低

依據民國85 年衛生署委託研究調查顯示,台灣地區產後一個純哺餵母乳的比率為5%,以配方奶及母乳混合哺餵者已提升至35.9%,惟其回昇率尚未達理想。分析台灣地區母乳哺育率低落的原因,除配方奶粉廠商強力促銷外,醫療院所一些不利於母乳哺育的措施,醫護人員及家屬未積極鼓勵及支持產婦哺餵母乳,加上民眾對母乳哺育的認知不正確,使得母乳哺育率一直無法提昇。同時,國人婦女就業比率高,工作場所缺乏托嬰及哺乳場所,業者未能落實勞動基準法對哺乳時間的規定,亦導致婦女哺乳意願下降。


四、中老年期女性健康

(一)成年女性肥胖盛行率高

依據民國82~85 年衛生署委託「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若以超過理想體重20%作為肥胖的指標,19歲以上成年女性肥胖盛行率達23.4%(男性為17.5%);若以身高質量指數判斷,女性肥胖盛行率為15.8%(男性為14.6%);以體脂肪百分比判斷,45歲以上女性則高達56.2%(男性為32.7%)。肥胖與許多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臟血管疾病、膽道疾病、癌症(乳癌、大腸癌…)有密切關係。造成肥胖的因素很多,缺乏運動及不均衡飲食均可能造成肥胖,依據衛生署民國83 年委託研究調查顯示,男性身體運動量遠高於女性,但不論男女隨著年齡增加身體運動量減少。

(二)中老年慢性病為婦女健康的主要威脅

中老年慢性病不僅是婦女也是國人健康的主要威脅,依據民國 87年十大死因統計,腦血管疾病、心臟疾病、糖尿病、高血壓分別是第二、三、五及九位,其中女性之糖尿病死亡率明顯高於男性。民國82~85年衛生署委託辦理完成之「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顯示,45歲以上婦女糖尿病、高血壓盛行率各為14.8%、41.8%,血膽固醇³ 240 mg/dl的盛行率達30%。而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是腦血管疾病、心臟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子,所以糖尿病、高血壓及高血脂病患之疾病控制非常重要,如疾病控制不良,除發生腦血管疾病及心臟疾病危險性增加外,亦容易導致其他嚴重併發症,故對中老年期婦女糖尿病、高血壓及高血脂等慢性病之防治工作應予以重視。

(三)年長婦女的長期照護需求問題

台灣地區65 歲以上老年人口,於民國82年9月已達147萬餘人,佔總人口之7%,正式邁入世界衛生組織所謂的高齡化社會。依據民國87年衛生統計資料,民國87年 65歲以上人口,計約181萬人,共佔總人口8.26%,其中女性65歲以上人口,約佔所有65歲以上人口之46.2%。依據民國87年衛生統計資料,台灣地區婦女之平均壽命為77.90歲,較男性的71.96歲,高出6歲,且年長婦女有偶率較男性為低,65以上婦女有偶率為45.02%,男性為 72.08%,年長婦女的生活及健康照顧,更顯為值得重視。依據內政部所做「中華民國85年老人狀況調查報告」顯示,老年人口罹患慢性疾病者佔56%,其中每10人就有1位需人照顧。由於老年人口增加,加上疾病型態慢性化,使得長期照護的需求遽增,但由於我國長期照護體系尚處於發展階段,長期照護的相關資源與人力皆呈現嚴重不足,仍需結合相關單位積極發展。此外,婦女往往是家中的主要照顧提供者,發展居家照護服務或提供暫托服務,以提供婦女喘息的機會,亦是未來發展重點。

(四)更年期障礙及骨質疏鬆問題

更年期障礙及骨質疏鬆為中老年期婦女常見之困擾,惟其治療時機與方式,醫學上尚無一致看法,仍必需進一步研討不同治療方式之成效及安全性,求取治療共識。


五、婦女乳癌及子宮頸癌死亡率偏高問題

自民國71 年起,癌症即為國人十大死因首位,年齡標準化死亡率逐年增加,民國87年女性前五大癌症死因為肺癌、肝癌、大腸癌、乳癌及子宮頸癌。其中乳癌及子宮頸癌為國內婦女高發生、高死亡率的癌症,但經由篩檢早期發現,其治癒率相當高,但乳癌及子宮頸癌篩檢工作推展已數年,乳癌及子宮頸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卻仍居高不下。探討我國乳癌及子宮頸癌高發生率及高死亡率的原因為婦女檢查率偏低、篩檢方法的精確度尚需再提昇、及陽性個案未接受後續確診或治療等。依據衛生署統計,30歲以上婦女於民國85~87年間曾接受過一次以上子宮頸抹片檢查僅有42%,同時,民國86年婦幼衛生研究所研究調查也顯示,婦女按時自我乳房檢查的比率也僅有19.8%。探討可能原因除了醫療資源不足及醫療院所未積極參與篩檢外,民眾對乳房自我檢查及子宮頸抹片檢查的認知不足及態度不夠積極,也是造成檢查率偏低的原因。同時,乳房觸診檢查的精確度不高,以及子宮頸抹片篩檢陽性個案之後續確診和治療未儘理想,亦影響篩檢之成效。故未來乳癌及子宮頸癌的防治工作仍需朝提高民眾對乳癌及子宮頸癌防治之認知、提升篩檢品質,及加強篩檢陽性個案之追蹤及後續診療繼續努力。


六、婦女心理健康問題

女性罹患因壓力引起之精神疾病比率比男性高,根據研究調查女性罹患焦慮症、憂鬱症的比率為男性之1.4~2.5倍,此與現代人生活快速緊張,以及婦女在家庭社會中需身兼數職,承受不輕的壓力可能相關,所以婦女應如何面對壓力並且有效紓解壓力,以維護身心健康,為現代婦女的重要課題。


七、婦女受性侵害及家庭暴力問題

依據警政署統計民國87 年共發生1,969件性侵害案件,受害者達2,022人,不過學者推估實際案件可能為報案數的7~10倍。另,依據民國83 年台灣省社會處調查資料顯示,約有17.8% 婦女曾遭受家庭暴力。性侵害及家庭暴力問題攸關婦女生命及身心健康,為維護婦女人身安全,除法律及政策上予以保護外,尚需改變社會觀念,消除性別歧視,促進兩性地位之實質平等。對已遭受性侵害或家庭暴力之受害者,必需提供完善之緊急診療、驗傷協助及後續之醫療照護與心理輔導等,以將婦女遭受之傷害降至最低。「性侵害犯罪防治法」及「家庭暴力防治法」分別於民國86年1月22日及87年6月24日公布實施,仍有待積極落實執行,以保障婦女安全及權益。


八、婦女職場健康維護問題

婦女投入勞動市場的比率逐年提高,民國86年統計,女性的勞動參與率為45.17%,就業者為3,613,000人,其中以從事服務業居多,由於婦女特殊生理及體能因素,必需給予特別保護,促進其職場安全及健康,減少其職業傷病之發生。


九、婦女吸菸及藥物濫用問題

(一)女性吸菸人口增加及年輕化

研究報告顯示吸菸會增加罹患癌症(肺癌、口腔癌…等)及心臟血管疾病的危險性,同時,孕婦吸菸易導致懷孕合併症、流產、死產、低體重兒或嬰兒猝死症等。依民國85 年統計,18歲以上女性之菸類消費人數佔18歲以上人口之3.28%,而民國88年調查資料顯示,18歲以上女性之吸菸率為5.23%,且12~17歲青少女之吸菸率為3.16%,女性吸菸人口有逐年增加及年輕化的驅勢。為降低菸品對國人健康之危害,「菸害防治法」於民國86年發布施行,對於菸品之促銷、販售、禁菸場所及相關標示、戒菸諮詢與教育等均加以規範,未來仍有必要繼續落實相關規定,以降低女性人口吸菸率。

(二)婦女藥物濫用問題

藥物濫用亦為近年來嚴重影響國民健康的議題,依民國87年統計,藥物濫用者有2,434件,其中使用俗稱“強姦藥片”的FM2者達164件,另婦女自行濫用非法藥品RU486墮胎,導致傷害或死亡事件,亦時有所聞,有必要教育婦女民眾防範FM2之傷害及避免使用非法藥物。


十、改善女性就醫環境及安全

依據民國83 年衛生署委託研究調查指出,大約5.6%接受調查的女性病患曾於就醫時遭受性騷擾,絕大部分為假藉幽默之名的黃色笑話。另,許多婦女害怕婦科檢查,除了婦科檢查可能使婦女感到不適與不好意思外,也可能與婦女過去有不好的婦科檢查經驗有關,由於女性權益日受重視,保障婦女就醫時的安全與隱私,以及營造親善的婦女就醫環境,倍顯重要。

http://www.doh.gov.tw/todaynews/0410/891120-3.htm

 

 

 

返回文章列表

 


安媞婦產科診所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忠孝東路四段59號7樓之4(捷運忠孝復興站)電話:02-27114998
Copyright (c) 2008 Miss Health. All right reserved.
本站所有文字、圖片未經許可,不得轉載。